為了能夠擁有一個美滿的婚姻生活、找到人世間的真愛,請學習尊重自己和別人。
美滿的婚姻,絕對值得你用堅貞的愛等待。
2013年4月18日
2013年4月13日
The Girl in the Picture-潘氏金福女士
這星期即將要在台北落幕的「普立茲新聞攝影獎展」,其中一張照片吸引了我的目光…「疑…這不是她嗎?那個女孩?那張在戰爭中拍到的照片!」
是的,這張在國際間"小有名氣"的相片,原來也曾經獲得過普立茲獎,我還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呀!記得在越南時,一次和台灣的友人提到過她,那時我們去下龍灣,正在某個休息站閒晃,在書架上,放了一些給觀光客買的英、法文書籍,我看到了這本寫金福的書,英文版的,我和朋友說起了她的故事…
潘氏金福的故事 (請點此)
道歉的力量(請點此)

The Girl in the Picture。金福,照片中間的女孩,此時她的背部己經嚴重燒傷,正從躲避的廟裡逃出來(攝影年份:1972年/攝影者:黃幼公/攝影地點:越南西寧省/獲普立茲新聞攝影獎)

1992年,金福成立家庭,婚後育有二子。這張照片給人不小的震撼,金福後來接受了耶穌成為她個人的救主,因而有力量寬恕了傷害她的人,走出人生的黑暗。
1997年她在美國成立「金福基金會」,為戰爭受難兒童提供醫療及心理輔導。
後面這張金福作了媽媽的相片,雖然沒有什麼獎項,但我卻覺得這張照片比前一張照片還要來得精采。有的時候,故事的後半段會比前半段來得精采。金福在19歲時,從家庭傳統的信仰(高臺教)改信基督教,這個決定改變了她的後半生。
在介紹金福的網路資料中,有一句話是越文維基裡寫到的,中文維基沒有翻譯到的,這的確是金福能夠原諒傷害她的人的重點,也是她人生勇往向前的動力:
“我心中的氣憤堆積高如山,我僧惡生活。我仇恨每個正常的人,因為我不正常。很多次我真的想死,我花整天的時間在圖書館裡尋找閱讀很多宗教的書,為要找到生活的目的。我讀的其中一本書是聖經,1982年聖誕節,我接受主耶穌基督成為我的救主,那是我生命中奇妙的轉變。主幫助我學會寬恕-所有功課中最難的一項......仍然有一些疤痕在我的身體上,但我的心已經清潔。”

潘氏金福女士(Ms. Phan Thi Kim Phuc)

金福在講台上作見證,她說:身體的疤痕還在,但心裡的仇恨已經被耶穌洗淨。

金福與先生輝全目前在加拿大,圖為他們一同作禮拜的情景。

2012年金福與黃幼公(中)、Dr. My Le(左一)相聚,她臉上喜樂、充滿生命力的笑容,很吸引我。(Dr. My Le是在金福燒傷後治療她的醫生)
其他資料:
越文維基:Phan Thi Kim Phuc
http://vi.wikipedia.org/wiki/Phan_Th%E1%BB%8B_Kim_Ph%C3%BAc
40年之後的相聚(英文):
http://bigstory.ap.org/content/phan-thi-kim-phuc-my-le-thomas-bui-stephen-bui
後記:
朋友,你的生活是否有著你無法解決的勞苦愁煩?你的家庭、婚姻、工作、親人、感情、經濟、個性、人際關係,是否給你帶來無法解決的困擾?這邊有一條出路,正是人生的解答,金福已經找到了這條出路,看看她的笑容你就會明白。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你是否也渴望擁有這樣的生命?世界上有一位真神等待陪伴你走人生的道路,如果你想知道更多,請點 這裡。
是的,這張在國際間"小有名氣"的相片,原來也曾經獲得過普立茲獎,我還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呀!記得在越南時,一次和台灣的友人提到過她,那時我們去下龍灣,正在某個休息站閒晃,在書架上,放了一些給觀光客買的英、法文書籍,我看到了這本寫金福的書,英文版的,我和朋友說起了她的故事…
潘氏金福的故事 (請點此)
道歉的力量(請點此)

The Girl in the Picture。金福,照片中間的女孩,此時她的背部己經嚴重燒傷,正從躲避的廟裡逃出來(攝影年份:1972年/攝影者:黃幼公/攝影地點:越南西寧省/獲普立茲新聞攝影獎)
1992年,金福成立家庭,婚後育有二子。這張照片給人不小的震撼,金福後來接受了耶穌成為她個人的救主,因而有力量寬恕了傷害她的人,走出人生的黑暗。
1997年她在美國成立「金福基金會」,為戰爭受難兒童提供醫療及心理輔導。
後面這張金福作了媽媽的相片,雖然沒有什麼獎項,但我卻覺得這張照片比前一張照片還要來得精采。有的時候,故事的後半段會比前半段來得精采。金福在19歲時,從家庭傳統的信仰(高臺教)改信基督教,這個決定改變了她的後半生。
在介紹金福的網路資料中,有一句話是越文維基裡寫到的,中文維基沒有翻譯到的,這的確是金福能夠原諒傷害她的人的重點,也是她人生勇往向前的動力:
“我心中的氣憤堆積高如山,我僧惡生活。我仇恨每個正常的人,因為我不正常。很多次我真的想死,我花整天的時間在圖書館裡尋找閱讀很多宗教的書,為要找到生活的目的。我讀的其中一本書是聖經,1982年聖誕節,我接受主耶穌基督成為我的救主,那是我生命中奇妙的轉變。主幫助我學會寬恕-所有功課中最難的一項......仍然有一些疤痕在我的身體上,但我的心已經清潔。”
(原文)
“ | Sự căm giận bên trong tôi chồng chất cao như núi. Tôi căm ghét cuộc sống. Tôi thù hận mọi người bình thường bởi vì tôi không bình thường. Nhiều lần tôi thực sự muốn chết. Tôi dành cả ngày trong thư viện tìm đọc nhiều sách tôn giáo để tìm kiếm mục đích của cuộc sống. Một trong những cuốn sách tôi đọc là Kinh Thánh. Giáng sinh năm 1982, tôi tiếp nhận Chúa Giê-xu Cơ Đốc làm Cứu Chúa của tôi. Đó là sự biến chuyển diệu kỳ trong đời tôi. Chúa giúp tôi học biết tha thứ - bài học khó khăn nhất trong tất cả các bài học.... Vẫn còn những vết sẹo trên thân thể tôi, nhưng tấm lòng tôi đã được thanh tẩy.” |

潘氏金福女士(Ms. Phan Thi Kim Phuc)

金福在講台上作見證,她說:身體的疤痕還在,但心裡的仇恨已經被耶穌洗淨。

金福與先生輝全目前在加拿大,圖為他們一同作禮拜的情景。

2012年金福與黃幼公(中)、Dr. My Le(左一)相聚,她臉上喜樂、充滿生命力的笑容,很吸引我。(Dr. My Le是在金福燒傷後治療她的醫生)
其他資料:
越文維基:Phan Thi Kim Phuc
http://vi.wikipedia.org/wiki/Phan_Th%E1%BB%8B_Kim_Ph%C3%BAc
Napalm Girl (英文):http://www.flickr.com/photos/inter-island_helicopters/6446188399/
40年之後的相聚(英文):
http://bigstory.ap.org/content/phan-thi-kim-phuc-my-le-thomas-bui-stephen-bui
後記:
朋友,你的生活是否有著你無法解決的勞苦愁煩?你的家庭、婚姻、工作、親人、感情、經濟、個性、人際關係,是否給你帶來無法解決的困擾?這邊有一條出路,正是人生的解答,金福已經找到了這條出路,看看她的笑容你就會明白。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你是否也渴望擁有這樣的生命?世界上有一位真神等待陪伴你走人生的道路,如果你想知道更多,請點 這裡。
2013年4月10日
skyline of Hanoi & Taipei
從小,我就很喜歡看音樂MV,從以前的MTV,到MV,到現在的youtube...台灣人在這個領域是華人圈裡很有名的,台灣雖然地狹人綢,但創意無限,可是世界有名的呢…
不過,看到近幾年台灣拍出來的音樂MV,感覺上差了很多,比較走日本路線吧,有時候感到太意識形態、太過抽象了,讓人看不太懂…
這邊有一個最近我常看的MV,在河內拍的。雖然故事很普通,但是我喜歡它的黑白色調、表情生動的小丑、河內的skyline(你可以看得出來,河內現在的高樓不多)、還有一個很有趣的地方-可能是河內越蘇友誼文化宮裡的馬戲團場地。
再來看看台北的skyline...
這裡面除了101 ”高聳”出來之外,其他樓房的高度都還蠻平均的,總體來看,高樓的比率比河內多…是個鋼筋水泥打造的城市…
還有,這兩首歌曲,歌調明顯地不同,兩首歌都是在講喜歡一個人的感覺,兩首歌曲的意境都是”兩個人沒有在一起”,但是河內人作的曲調明顯就是比較悲傷,而台灣人做的,聽起來有一點…"就是笑笑地過去,沒什麼大不了的"。這也蠻能說明這兩個城市人個性上的差別,就是河內人比較悲觀、台灣人相較之下會比較樂觀。
感受一下這兩個城市和文化的不同吧…
不過,看到近幾年台灣拍出來的音樂MV,感覺上差了很多,比較走日本路線吧,有時候感到太意識形態、太過抽象了,讓人看不太懂…
這邊有一個最近我常看的MV,在河內拍的。雖然故事很普通,但是我喜歡它的黑白色調、表情生動的小丑、河內的skyline(你可以看得出來,河內現在的高樓不多)、還有一個很有趣的地方-可能是河內越蘇友誼文化宮裡的馬戲團場地。
再來看看台北的skyline...
這裡面除了101 ”高聳”出來之外,其他樓房的高度都還蠻平均的,總體來看,高樓的比率比河內多…是個鋼筋水泥打造的城市…
還有,這兩首歌曲,歌調明顯地不同,兩首歌都是在講喜歡一個人的感覺,兩首歌曲的意境都是”兩個人沒有在一起”,但是河內人作的曲調明顯就是比較悲傷,而台灣人做的,聽起來有一點…"就是笑笑地過去,沒什麼大不了的"。這也蠻能說明這兩個城市人個性上的差別,就是河內人比較悲觀、台灣人相較之下會比較樂觀。
感受一下這兩個城市和文化的不同吧…
標籤:
音樂越南,
關於台灣,
關於河內,
關於越南,
Ms.Huong v.s.阿鄉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