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8日

越南小常識

一、關於人稱代名詞:

在越南文中沒有「你」這個字,在稱呼對方時,都是用以下方式稱呼:
        
人稱代名詞 + 名字最後一個字
例:對方叫蘭,若對方比我大,就叫她 chị Lan(蘭姊姊)
              若對方比我小,就叫她 em Lan(蘭妹妹)
              若要尊敬她,就叫她 cô Lan(蘭小姐)

前面人稱代名詞,會隨著對方和自己的年紀、社會關係、親密程度作變化,若是學會了這一點,那麼就在越南朋友的群體關係中,前進一大步了。


二、關於數字:
1.越南的字母和數字寫法,是按照法國字的筆順寫法,和美國、台灣不同。在與越南朋友相處時,常常有看不懂他們寫什麼字母及數字的情況。我們可以多練習看或直接問他們。
2.越南的數字單位算法與美國相同,是以「千」為單位,(華人則是以「萬」為單位)。例如:一萬,他們稱為「十千」,十萬稱為「一百千」…以此類推。



三、關於南越飲食:

1.在南越的平民餐館吃飯時,通常使用中型盤子而不用碗,吃飯時,也不使用筷子而是用湯匙及叉子。只有在吃河粉或是麵條時才用筷子,這是與台灣人習慣不同的地方。

2.在越南南方的湄公河三角洲地區,當地的越南人民大多數有養狗的習慣,鄉下人民習慣一邊吃飯,一邊將菜渣及骨頭往桌下掃,或丟給小狗吃。之後再掃地以保持清潔。後來人們往城市發展,這樣的習慣仍然保留。

3.越南人在用餐時,一定要用到魚露,這是越南人必備的調味品,因為他們從小就吃,所以若是那一些飯沒有魚露,他們會非常不能適應。許多剛嫁來台灣的越南女孩,最不能適應台灣生活的,就是這一點。另外,因為南部的河流多,水產很豐富,所以他們也比較愛吃魚或是魚乾。在越南有很多種Mắm,是做魚露的魚,它吃法也很多種,味道較腥重。


4.在越南,人們吃水果時習慣沾鹽巴吃,一來,水果沾鹽巴會使水果更增甜味。另一方面,越南人相信水果是屬於負電子,鹽是屬於正電子,這樣合起來吃,陰陽調合、酸鹼中和,身體很有幫助。在南越,沾水果的鹽巴有很多種,普遍的有(muối ớt),就是鹽巴加上辣椒而製成的;還有(muối Tây Ninh)西寧鹽,這鹽是西寧省特有的鹽巴,是由蝦粉、鹽巴、加上少許辣椒製成。一般的水果如蘋果、芭樂、青芒果…等沾這些鹽吃,風味獨特,令人一吃還想再吃。


四、關於文化

越南人在初次見面時,都會詳細詢問個人的家庭狀況及個人的隱私問題,對於外國人來說是一件不太禮貌的事,不過對於越南人來說,家庭生活是文化的重心,所以對他們來說,了解這方面的事,他們才能了解你這個人,並表現他們對你的關心。


五、關於星期
問:為何越南的星期算法要從星期二開始?
答:在法國傳教士在越南傳教時,亦將「週」的觀念帶入了越南。在聖經中,上帝花了六天創造宇宙萬物,到了第七天休息,並把這日訂為聖日,要求人們在這一天要休息,不可做工。在法文裡,星期日為一週的第一天,為聖日亦為主日(主的日子),所以這樣推算下來,星期一就成了第二日了。

六、關於日期寫法

越南在日期上的寫法,是按照法國的方式,依序為「日//年」,而非台灣的「年//日」,在辦理證件或相關手續時,要特別小心這一點,以免產生誤解。


七、關於家庭排行
    越南的排行算法:在越南,兄弟姊妹的排行南北越不同。在南越部份,第一個孩子稱(hai),第二個孩子稱為(ba)而在北越部份,第一個孩子為Cả,意思為大、最長之意;第二個孩子則為(hai),詳見下列:
            北越:
                     大哥 anh cả
                     大姊chị cả
                     二姊chị hai
                     三哥anh ba
            南越:
                 大哥 anh hai
                     大姊chị hai
                     二姊chị ba
                     三哥anh tư

4 則留言:

  1. 補充“七”一點:在越南堂兄弟姊妹和表兄弟姊妹的排行是按他們父母的順序,而不是他們自己的年齡。

    回覆刪除
  2. 看來南越和泰國一樣,吃飯和粿條使用刀叉和盤子,吃湯麵才會使用筷子和碗~~

    回覆刪除
  3. 我想東南亞都這樣吧,和華人很不同…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