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6日

The skyline of Vietnam

在河內生活的時候,時常一個人帶著相機亂逛,去發現一些有趣的事物。有時騎腳踏車在家附近的社區;有時則是請Xe Om伯伯帶我去一些遠的地方看看。

這些影像是我在沿途中所發現的風景,時常,我喜歡抬頭望向天空,因為當生活的重擔壓得我喘不過氣來的時候,我知道在我的生命中,有一位愛我的神,祂在天上看顧著我。而每當我望向天空時,就會發現祂的慈愛,心頭的重擔也頓時減輕。

天空有的時候,是一片雲彩;有的時候,是一片晚霞;有的時候,是將沉的夕陽;有的時候則是輪明月。人們常常只看到四面的圍牆,找不到出路,卻忘記向上觀看。下次當你無助、絕望時,記得抬頭看看天空吧!





河內的巷弄當中,常隱藏著這樣古老的廟宇,廟宇上特殊的螺旋雕飾,散發著濃厚的越南氣味。雖然上面使用的都是繁體中文,但仍與中國文化有著些許的不同。



河內Ham Long街上的天主教堂,法式的建築和美麗的雕花吸引了我的注意,這間教堂歷史悠久,建立在十九世紀末期,它附近的街道也散發出河內特有的文化氣息,總是令我留連忘返。




河內的二徵夫人廟,位在二徵夫人郡,這可是我打聽出來,特別坐Xe Om過去逛逛的。我去看這間廟也沒別的用意,只因為二徵夫人在越南的歷史上可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基於好奇就過去看看了。周六下午,陽光穿透菩提葉,人們踢著足球健身,好不悠閒。




北寧縣同騎村裡,一座古老的城牆,安靜地反應出人們往來的熙攘,這裡雖然不算是千年城市,但北越鄉間存在著許多古老建築,成為人們生活、文化中的一部份。




緬梔又稱鹿角樹,即使沒有白白的雞蛋花和綠葉,它的體態仍舊美麗,這種樹和菩提樹一樣,總是和廟宇脱不了關係。純白的廟宇配上雄偉的樹枝,在河內的小巷弄裡發現這個角落,實在讓我驚艷。


這世界一切的美善,都有一個源頭,如果你想認識這位創造宇宙萬物的真神,請點這裡




2014年2月3日

越南的路邊攤文化

最近在過年,大家忙著吃喝的時候,來看看越南人的路邊攤文化吧…
這些照片大多在河內拍攝的,它靜靜訴說著越南小市民的生活和文化,
一起來欣賞吧!



河內寧俠市場 (Ninh Hiep)
一個周末的下午四點,當下午市集正要開始時,
空氣中飄來陣陣炭煙和烤肉香,我轉身過去尋找源頭,
原來是烤肉串攤呀‧‧‧小販口罩下的笑容和陣陣的煙燻,成了簡單的幸福香味。



河內市 紙橋郡
我一直不太愛吃這種路邊的水煮玉米和烤地瓜,不過,我的鄰居阿祿姊和她的家人看到
這位哥哥推車過來,總是會買上一些,阿祿姊說「因為他賣東西很實在、好吃!」。
這種沒有加工過的水煮和炭烤方式,質樸地讓玉米和地瓜,表現出它們的鮮甜本色。




河內市 紙橋郡
小販是一對夫妻,他們白天在郊外抓鳥,下午就來擺攤。聽說這是一種野生鳥,
不太好抓。小鳥經過處理,肚子裡面還得塞藥草,高溫炸酥之後,整隻都可以吃。
在冷冷寒風中,口中暖暖香香的,實在是個好味道。




河內市 老街區
河內人喜歡吃炸物,特別是在冬天,人們把蕃薯切成細條後粉油炸,
成了當地的特色小吃,還有油炸熱狗。幾個好友三兩成群,放學了、下班了,
就到攤子上休息一下,聊個天、吃點點心,再繼續行程。



胡志明市郊區
小攤販講究衛生日益精進,從一開始的「沙塵麵包」,到後來包上塑膠袋,
越南小販總是盡力讓上門的客人得到最大的便利。雖然一天的收入有限,
但勤奮的小販還是努力忍受著公路旁的惡劣環境,期望多贐點錢,
改善家庭的經濟。「各位老闆,來買麵包吧!!」


2014年2月1日

飲食習慣

前陣子和越南友人出去玩,我和他們分享,因為身體不太好,最近我開始多吃生的蔬菜,一位妹妹回答我,是呀,台灣人都吃熟食比較多,很少吃生菜的!!

她的話還真是一語道破台灣人的飲食習慣,因為經濟的發展,台灣人喜好大魚大肉,造就現代人的文明病,幾乎是營養過剰所引起的慢性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日本人稱作是「生活習慣病」,後又稱作是「代謝症候群」)

台灣人也很少習慣吃生菜,蔬菜幾乎都是吃煮過的,生菜對於台灣人來說,是「具有農藥殘毒」和「寄生蟲卵」的。雖然吃生菜似乎是弊多於利,但是我看常食生菜的越南人倒是蠻健康的。他們雖然大多比較瘦,但是壯年人(四、五十歲)很少有心血管或是三高的問題,這樣的慢性病大多在七十多歲的老年人才會有的。

前陣子一位研究營養學的友人告訴我,多吃生的蔬果對身體很好,因為所有生的、新鮮的蔬果,甚至肉類都含有大量的酵素。所以要多吃生食,其熟食與生食的比例要為49:51。雖然我不確定這樣的理論是否正確,但我回想越南人的飲食中,就含有大量的生菜。這些台灣人視作是「野草」的生菜(魚腥草、香菜、茴香、九層塔、薄荷、紫蘇、空心菜…等等),越南人可都是生食呢… (它們都是對身體有益的植物,有些甚至是能夠入藥用的…)

台灣人因為經濟的改善,生活不再像以前那樣辛苦,飲食習慣大魚大肉,加上工作、生活壓力大,很容易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加上中醫忌吃生食,所以基本上台灣人(或是華人)沒有吃生食的習慣。曾經我的一位越語老師就問我,為什麼他常常看在越南工作的台灣人,突然心肌梗塞就撒手人寰的新聞,他覺得很奇怪,我想是生活型態和飲食習慣造成的吧。現在回想起來,越南人的飲食習慣可能還真的值得我們學習呢。

我回想一下在越南時,我越南鄰居的飲食習慣有:

1.不吃冷凍食品。(他們的冰箱大多是空的…幾乎沒有隔夜菜)
2.多吃生菜。(越南人從南到北,都有生食蔬菜的習慣)
3.煮菜一定放味素。(這個不要學)
4.吃蔬菜比吃肉多。(高纖的飲食習慣,可避免「營養過剩」和「肥胖」的問題)
5.多吃酸味。(檸檬是他們的最愛)
6.少吃油。(肉、菜用水煮,不放油,沾魚露吃)

再回想一下越南人的身材....是不是大多都很苗條呢?  照著上面的原則吃,你也會有小蠻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