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時候,大自然會告訴你,什麼東西是好的,什麼東西是不好的…
剛才在廁所看到一個情況:一坨半乾的牙膏和一小措食鹽。牙膏旁邊圍了一些螞蟻,而食鹽區則是螞蟻理都不理…
我搞不懂怎麼還會有人敢用牙膏刷牙??
自從一次牙痛,在越南求助無門後,聽媽媽的話改用食鹽刷牙,到現在已經有半年的時間了..
用食鹽刷牙的抗菌時間很持久,另一方面,食鹽也有美白的作用。
現在我還是有用牙膏,不過都是拿來擦拭銀飾,不再拿來刷牙了。
(有些牙膏真的會生螞蟻,特別是那種裡面有加小珠珠或是小方塊的"特效牙膏")
食鹽的妙處很多,
與溫清水結合,半溶化後按摩臉部,有美白、去角質的功效,
另外,溫食鹽水還可以擦拭眼角,對老人的眼部保養很有效果,(這是一位眼科醫師告訴我奶奶的,她每日早晚這樣保養眼部,她的眼睛除退化外,幾乎沒什麼大問題)
有的時候,最好的東西,並不是那些最昂貴的東西,而是大自然賜給我們那免費卻又最珍貴的東西。
2010年11月11日
2010年11月8日
無敵小採購
不可能的任務
最近接到上層的新指令,派我執行公司的採購工作。之前從來沒有作過採購,只知道這個職務在任何一家公司都是"肥缺"職位。一般的台商企業,這個執行的工作都是由越南人來擔任,很少有台灣人能直接碰觸到這一塊。
一開始,我很排斥這個工作,因為覺得自己的越文沒那麼好,我連要買的東西都說不清楚了,更怎麼可能在電話中"詢價"呢?另一方面,一些店家聽到我的”外國腔”,嚇都嚇死了,更別說要報價給我了,他們通常會直接說”沒賣”或是”你過來店裡看吧”,以結束這通”聽不太懂”的電話。時常,採買的東西也是我從來沒看過、聽過的東西,所以一開始的一兩天,我做得很吃力,也很灰心。
到了第三天,開始發現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工作,一方面它可以經常外出,一方面每次買東西都不一樣,是一個挑戰,一回生、二回熟,我開始喜歡上這個工作。
上市場
我採購的內容,小自文具用品,大至工程上用的設備都有。因為公司經常要購買工程用的東西,所以河內的電器市場-Chợ Trời,就是我經常出沒的地方了。Chợ Trời 或作Chợ Giời又稱作Chợ Hòa Bình(和平市場),中文直譯為”天市場”,其實指的就是”露天市場”。
這個市場的開始,源自於1954年,南北越分裂,一些北越人民要遷移到南方,就在這個地方拍賣他們使用過的家電用品。而”露天市場”名字的由來,源自於1975-1986年的”統管統包”時代,那時買東西需要有”票”,才能到國營企業買到東西,而一些便宜、沒保障的外流貨或甚至是偷來的二手貨品,就得到戶外的”露天市場”買了。
這個河內露天市場面積很大,其販賣的產品範圍也很廣,小自鏍絲釘,大到機車都有。主要是以工程方面的零件為主。談到市場,其實就是個龍蛇雜處的地方,什麼樣形形色色的人都有,有好人、有壞人,在這裡,你可以看到人生百態。
在這個市場裡,我也學習看很多種人,有老實人、好心人,也有明明多收你錢的,但完全不吭一聲的人,也有一些會哄騙你的人,更有很多精明厲害的人(因為作生意嘛,不精明怎麼行??)
還好上層已經給我打過預防針了,了解到:雖然不是學這行的、雖然從來沒看過要買的產品,但透過一些技巧,採購還是可以買到正確、便宜、品質好的產品。加上,從小”比手劃腳猜猜看”就是我的強項,雖然也許不知道這個產品的越文名稱,但是透過用一些簡單的描述,通常銷售員還是可以知道我要買的東西。
記得剛來越南不久,一次和外國朋友去超市買東西,來自韓國的阿基和北京來的昕,越文都比我好,那時阿基要買個乾洗手液,他們兩找了半天,結果鎩羽而歸,而我跟超市的小姐說,我要買一種東西,是”洗手不用水”,她買上就帶我去找到了。
樂高積木
跟工程師跑了這個露天市場一陣子之後,基本上,我覺得電器市場很像玩具店,作工程像是在玩樂高積木,只要依照指示,買到指定的”積木”,然後再到工地安裝上去,就萬事搞定,感覺上蠻有趣也蠻簡單的。
比較難的在於,要知道這個”積木”的正確越文名字,第二就是要花時間找到便宜又真正好的產品,有趣的在於過程,而不是結果。
不過,比較討厭的,是因為河內還不太發達,資訊也不透明,很多產品在台灣”滿地都是”,但在這邊卻是”完全沒有”,很多都是要從台灣、中國或是南越訂貨。因為河內”沒有”,所以有些品質比較好的廠商,姿態就很高,跟這種廠商合作簡直就是”痛苦萬分”,買東西還要看人臉色,想到這就一肚子氣!如果不是業主指定,公司不得不配合,我才懶得跟這種廠商低聲下氣。
如果有哪些廠商,是品質好、價錢又公道的要來北越,鄉公主可是舉雙手雙腳贊成,讓那些自以為是”獨權”的廠商一點顏色瞧瞧,當市場開放、競爭對手多了,服務的品質才會被帶出來。
當你放棄時,它就出現了…
採買公司的東西和買菜很不同,因為是公司的錢,所以凡事都要特別謹慎小心,上電器市場買東西,像是場鬥智大賽,不能讓對方知道你的底價、不能表現出我一定要買這家的樣子,殺價才有可能殺得下來。
不過後來也學會了,找東西要放輕鬆,才會找得到你要的東西,否則太緊張了,反而會看不到你要買的東西,而且還會買貴呢!很奇怪,當你不買它,放輕鬆時,那個東西反而會在你眼前跳出來,而且還更宜便呢!
只希望,未來還有機會再買同樣的東西,到那時我就可以找得到最便宜且最好的產品了。
最近接到上層的新指令,派我執行公司的採購工作。之前從來沒有作過採購,只知道這個職務在任何一家公司都是"肥缺"職位。一般的台商企業,這個執行的工作都是由越南人來擔任,很少有台灣人能直接碰觸到這一塊。
一開始,我很排斥這個工作,因為覺得自己的越文沒那麼好,我連要買的東西都說不清楚了,更怎麼可能在電話中"詢價"呢?另一方面,一些店家聽到我的”外國腔”,嚇都嚇死了,更別說要報價給我了,他們通常會直接說”沒賣”或是”你過來店裡看吧”,以結束這通”聽不太懂”的電話。時常,採買的東西也是我從來沒看過、聽過的東西,所以一開始的一兩天,我做得很吃力,也很灰心。
到了第三天,開始發現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工作,一方面它可以經常外出,一方面每次買東西都不一樣,是一個挑戰,一回生、二回熟,我開始喜歡上這個工作。
上市場
我採購的內容,小自文具用品,大至工程上用的設備都有。因為公司經常要購買工程用的東西,所以河內的電器市場-Chợ Trời,就是我經常出沒的地方了。Chợ Trời 或作Chợ Giời又稱作Chợ Hòa Bình(和平市場),中文直譯為”天市場”,其實指的就是”露天市場”。
這個市場的開始,源自於1954年,南北越分裂,一些北越人民要遷移到南方,就在這個地方拍賣他們使用過的家電用品。而”露天市場”名字的由來,源自於1975-1986年的”統管統包”時代,那時買東西需要有”票”,才能到國營企業買到東西,而一些便宜、沒保障的外流貨或甚至是偷來的二手貨品,就得到戶外的”露天市場”買了。
這個河內露天市場面積很大,其販賣的產品範圍也很廣,小自鏍絲釘,大到機車都有。主要是以工程方面的零件為主。談到市場,其實就是個龍蛇雜處的地方,什麼樣形形色色的人都有,有好人、有壞人,在這裡,你可以看到人生百態。
在這個市場裡,我也學習看很多種人,有老實人、好心人,也有明明多收你錢的,但完全不吭一聲的人,也有一些會哄騙你的人,更有很多精明厲害的人(因為作生意嘛,不精明怎麼行??)
還好上層已經給我打過預防針了,了解到:雖然不是學這行的、雖然從來沒看過要買的產品,但透過一些技巧,採購還是可以買到正確、便宜、品質好的產品。加上,從小”比手劃腳猜猜看”就是我的強項,雖然也許不知道這個產品的越文名稱,但是透過用一些簡單的描述,通常銷售員還是可以知道我要買的東西。
記得剛來越南不久,一次和外國朋友去超市買東西,來自韓國的阿基和北京來的昕,越文都比我好,那時阿基要買個乾洗手液,他們兩找了半天,結果鎩羽而歸,而我跟超市的小姐說,我要買一種東西,是”洗手不用水”,她買上就帶我去找到了。
樂高積木
跟工程師跑了這個露天市場一陣子之後,基本上,我覺得電器市場很像玩具店,作工程像是在玩樂高積木,只要依照指示,買到指定的”積木”,然後再到工地安裝上去,就萬事搞定,感覺上蠻有趣也蠻簡單的。
比較難的在於,要知道這個”積木”的正確越文名字,第二就是要花時間找到便宜又真正好的產品,有趣的在於過程,而不是結果。
不過,比較討厭的,是因為河內還不太發達,資訊也不透明,很多產品在台灣”滿地都是”,但在這邊卻是”完全沒有”,很多都是要從台灣、中國或是南越訂貨。因為河內”沒有”,所以有些品質比較好的廠商,姿態就很高,跟這種廠商合作簡直就是”痛苦萬分”,買東西還要看人臉色,想到這就一肚子氣!如果不是業主指定,公司不得不配合,我才懶得跟這種廠商低聲下氣。
如果有哪些廠商,是品質好、價錢又公道的要來北越,鄉公主可是舉雙手雙腳贊成,讓那些自以為是”獨權”的廠商一點顏色瞧瞧,當市場開放、競爭對手多了,服務的品質才會被帶出來。
當你放棄時,它就出現了…
採買公司的東西和買菜很不同,因為是公司的錢,所以凡事都要特別謹慎小心,上電器市場買東西,像是場鬥智大賽,不能讓對方知道你的底價、不能表現出我一定要買這家的樣子,殺價才有可能殺得下來。
不過後來也學會了,找東西要放輕鬆,才會找得到你要的東西,否則太緊張了,反而會看不到你要買的東西,而且還會買貴呢!很奇怪,當你不買它,放輕鬆時,那個東西反而會在你眼前跳出來,而且還更宜便呢!
只希望,未來還有機會再買同樣的東西,到那時我就可以找得到最便宜且最好的產品了。
2010年11月1日
不一樣 sự khác biệt
在越南生活越久,越發現這個外表和台灣有點類似的國家,其實還有許多和我們不一樣的地方,這些不一樣的地方,可能是已開發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不同,也或許是別的,讓我說給大家聽聽囉…
冷凍食品=不新鮮
最近公司上層為著員工每日的飲食頭痛著,為什麼呢? 針對員工每日飲食的調查結果出爐,所有外籍員工都沒什麼意見,只有越南員工反應著:希望每天管家到市場買菜,冷凍食品不好吃,也對身體不好。
搬到北寧後,公司用餐從吃便當改為請阿姨自己煮,因為在大型超市買菜有發票,報帳方便,一方面上層認為在超市買的食物有保障。不過,從那時候開始,越南員工就每天抱怨,超市買的肉類放在冰箱一星期,凍久了有臭味,不好吃。甚至還有人想抗議拒吃。
北越人的觀念和習慣,是每天上市場買菜、肉。肉類,他們只吃”溫體”的,青菜是更不用說了,我越南朋友的家裡,冰箱裡永遠是空盪盪的,裡面很少放什麼食物,如果真的有,也不會放超過三天,在冰箱裡放超過兩三天的食物,對他們來說就是”不新鮮”的同意詞。
不像台灣,因為工商社會帶來的忙碌,職業婦女通常是一星期上超市一次,然後一次購足一星期的食物量,所以冰箱是越買越大,(想到我奶奶家的冰箱就是一例,每次打開時總是會有一些東西不小心”滾”出來,因為食物塞到沒有地方塞…)
Anyway,聽越南同事這麼一說,的確也發現了,經過烹調後,冷凍肉類真的有一種死屍臭味,不像在傳統市場上買現宰的肉類那麼香,另外,在超市買的黃豆,回家阿姨自己打豆漿,那味道很像豬吃的食物味道,很臭,阿姨一直唸:超市賣的都不新鮮,是用機器烘乾,從上一季的放到現在,所以才會那麼臭。在傳統場市買的就不會這樣…因為新鮮,曬過太陽,所以會比較香。我的確也親身喝到過,在傳統市場買的黃豆,打豆漿超好喝的,一點也不會有”豬食”的味道。
難怪,我總是覺得台灣的雞肉很臭,有股怪味,越南的雞肉就比較香。已開發國家人民罹患癌症的比率高,也許和每日的飲食很有關係呢。
超車,請往左邊??
一次,一位台灣朋友來訪,她玩了幾天後,我們有機會碰面,談到她那幾天的經歷,她驚嘆地告訴我:”妳知道嗎?越南人都瘋了,他們超車都往中間線超也!!”。當下,我第一個念頭是:”超外側不是很危險嗎?”,接下來的念頭是:”台灣不是也往中間超嗎?”後來她才糾正我:台灣是從外側超車。(我記成爸爸在北宜公路上超雙黃線的"戰蹟"了…哈。)
我跟她解釋,越南的高速公路還不是很發達,一般只是”快速道路”而已,即然不是高速公路,那麼,就會有一些有的沒有的在路上,例如:穿越馬路的行人、路旁的牛、騎機車老伯伯、騎腳踏車的學生…等等,如果汽車、卡車從外側超車,一定是非常非常危險的,很容易去撞到在路旁的”雜物”,所以,最安全的還是從中間超囉…也就是越南政府規定的”左側超車”。
前幾天問一個越南同事這件事,他告訴我:”越南都是從左邊超車,如果從右邊超車,會被公安抓”,我再問:”那你知為什麼要這樣規定嗎?”他答:”不知道,政府就是這樣規定的!”,恩…很標準的越式答案。
第一次坐越南的野雞車,體驗他們駕車、超車的技術,真的令我心驚膽跳,他們的開車技術比台灣的”統聯”還要猛,能夠安全下車,我真的很感恩上天保住我這條小命,一路上,司機一直超車,看著對面車道迎面而來的車子,就快撞上了,司機在千鈞一髮之際再及時打到回右方車道上,完成任務。坐在車上,我覺得自己快進鬼門關了,後來只能閉上眼睛,聽天由命。
每天都在變化、發展的越南,也許這些都會走進歷史,何不在這些原始感未消失之前,趕快來體驗一番呢?
冷凍食品=不新鮮
最近公司上層為著員工每日的飲食頭痛著,為什麼呢? 針對員工每日飲食的調查結果出爐,所有外籍員工都沒什麼意見,只有越南員工反應著:希望每天管家到市場買菜,冷凍食品不好吃,也對身體不好。
搬到北寧後,公司用餐從吃便當改為請阿姨自己煮,因為在大型超市買菜有發票,報帳方便,一方面上層認為在超市買的食物有保障。不過,從那時候開始,越南員工就每天抱怨,超市買的肉類放在冰箱一星期,凍久了有臭味,不好吃。甚至還有人想抗議拒吃。
北越人的觀念和習慣,是每天上市場買菜、肉。肉類,他們只吃”溫體”的,青菜是更不用說了,我越南朋友的家裡,冰箱裡永遠是空盪盪的,裡面很少放什麼食物,如果真的有,也不會放超過三天,在冰箱裡放超過兩三天的食物,對他們來說就是”不新鮮”的同意詞。
不像台灣,因為工商社會帶來的忙碌,職業婦女通常是一星期上超市一次,然後一次購足一星期的食物量,所以冰箱是越買越大,(想到我奶奶家的冰箱就是一例,每次打開時總是會有一些東西不小心”滾”出來,因為食物塞到沒有地方塞…)
Anyway,聽越南同事這麼一說,的確也發現了,經過烹調後,冷凍肉類真的有一種死屍臭味,不像在傳統市場上買現宰的肉類那麼香,另外,在超市買的黃豆,回家阿姨自己打豆漿,那味道很像豬吃的食物味道,很臭,阿姨一直唸:超市賣的都不新鮮,是用機器烘乾,從上一季的放到現在,所以才會那麼臭。在傳統場市買的就不會這樣…因為新鮮,曬過太陽,所以會比較香。我的確也親身喝到過,在傳統市場買的黃豆,打豆漿超好喝的,一點也不會有”豬食”的味道。
難怪,我總是覺得台灣的雞肉很臭,有股怪味,越南的雞肉就比較香。已開發國家人民罹患癌症的比率高,也許和每日的飲食很有關係呢。
超車,請往左邊??
一次,一位台灣朋友來訪,她玩了幾天後,我們有機會碰面,談到她那幾天的經歷,她驚嘆地告訴我:”妳知道嗎?越南人都瘋了,他們超車都往中間線超也!!”。當下,我第一個念頭是:”超外側不是很危險嗎?”,接下來的念頭是:”台灣不是也往中間超嗎?”後來她才糾正我:台灣是從外側超車。(我記成爸爸在北宜公路上超雙黃線的"戰蹟"了…哈。)
我跟她解釋,越南的高速公路還不是很發達,一般只是”快速道路”而已,即然不是高速公路,那麼,就會有一些有的沒有的在路上,例如:穿越馬路的行人、路旁的牛、騎機車老伯伯、騎腳踏車的學生…等等,如果汽車、卡車從外側超車,一定是非常非常危險的,很容易去撞到在路旁的”雜物”,所以,最安全的還是從中間超囉…也就是越南政府規定的”左側超車”。
前幾天問一個越南同事這件事,他告訴我:”越南都是從左邊超車,如果從右邊超車,會被公安抓”,我再問:”那你知為什麼要這樣規定嗎?”他答:”不知道,政府就是這樣規定的!”,恩…很標準的越式答案。
第一次坐越南的野雞車,體驗他們駕車、超車的技術,真的令我心驚膽跳,他們的開車技術比台灣的”統聯”還要猛,能夠安全下車,我真的很感恩上天保住我這條小命,一路上,司機一直超車,看著對面車道迎面而來的車子,就快撞上了,司機在千鈞一髮之際再及時打到回右方車道上,完成任務。坐在車上,我覺得自己快進鬼門關了,後來只能閉上眼睛,聽天由命。
每天都在變化、發展的越南,也許這些都會走進歷史,何不在這些原始感未消失之前,趕快來體驗一番呢?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