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0日

今天…想找一個人

下了班,拖著疲備、飢餓的身體,在家附近的小巷子下了Xe Om,

冷冷的空氣裡,突然想起了一個人,心裡的慾望驅使著我去找那個人…

疑…前幾天這個時候那個人還在這裡的嘛…今天昏暗的小巷子裡怎麼沒見到那個人???


走過阿紅的美容院前面,阿紅的大姊-貞姊仍然專心地忙著她的熱田螺小攤子,

"阿貞姊,好!!" "妳去那呀?"  "我剛才下班回來,貞姊有看到那個人嗎?",

"呀…現在那個人不在這裡了,應該在外面大馬路上了","喔…好,謝謝姊姊,我先回去了!!"



雖然餓著肚子,但還是得先找到那個人…

來到阿祿姊的喝水攤上,"姊姊吃飯沒?" "還沒!!"  "姊姊,我想找那個人,妳有看到那個人嗎??"

"呀…有呀!! 那個人就在對面呀!!","喔…太好了!!", 看到那個人在對面,我正起步向他走去。



阿祿姊趕緊阻止我"等一下,妳要什麼我來跟他說",  "我要XXXXX"

接下來,阿祿姊朝著馬路的那邊叫到:"喂!! 賣玉米的,有沒有賣甜玉米?"  那人回答:"有!!"

"拿一隻過來!!" 阿祿姊叫道。阿祿姊怕我買貴了,所以阻止我親自去買。



嘻嘻,今晚我想找的人就是賣玉米的小販啦,前幾天在晚市上看到他們推車上白色小日光燈光,伴隨著因煮玉米水而發出的白色熱氣,在寒冷、昏晚的巷子裡,令人感到特別溫暖。


今晚上想煮一包康寶濃湯,晚上的傳統市場裡,又有什麼比一隻新鮮、剛出鍋的香甜玉米更能與它匹配呢?


和我一起學越語:
玉米,在北越稱為"ngô"(中文譯作"吳"),南越稱為"bắp"。為何在北越稱作"吳"呢?

相傳最早以前,玉米是在中國才有,越南沒有這種植物,一直到越南吳朝時代,一位在中國出使的大使,把玉米的種子藏在屁眼裡,因而通關成功,越南才開始有玉米這種食物。

為了記念這事,人們把這種植物叫作是"吳",記念它是從吳朝才開始有的。

在,越南的常見玉米有兩種,一種稱為"ngô nếp" ,中文直翻是"糯玉玉米",它是白色種,吃起來口感黏黏軟軟,大多數的北越人喜歡吃這種玉米。另一種稱為 "ngô ngọt",中文直翻是"甜玉米",其實就是金黃色玉米,吃起來甜甜脆脆的。


現在在越南的街頭,無論在大城市或是鄉間,它和蕃薯仍是民間不可缺乏的糧食之一,在午後、晚間,你可以輕易地在傳統市場或是街頭,發現推著小車子叫賣的玉米小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