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0日

下廚

自從來到北越工作之後,"三餐吃什麼?" 一直不是困擾我的問題,因為幾乎每天睜開眼睛,就有早餐等著我。這是一般傳統產業外派台幹的生活寫照,通常,公司會補助一年幾張機票、一次約7-8天的返鄉探親假期,外派在異鄉的期間,公司包吃包住。不過,"星期六、日也要上班" 也幾乎是每個傳產台幹的夢魘(當然,也有人早己習慣,外派的生活,有時,"休假"的同義詞就是"沒事幹"。)

而我現在這個工作,則是補助餐費,要吃什麼自己去操心,公司不管。從到了這工作之後,三餐吃什麼一直是很困擾我的問題,時常是早上就買個麵包吃,中午和同事一同訂便當,晚上就隨便去吃個自助餐或是河粉(,現在回想起來,那時的飲食還真的有點"營養不良"+"不衛生")。有時三餐都吃外面,味精吃到怕了,早餐會自己做。


最近住的地方開始有了廚房,我再度拿起炒菜剷子,當起名符其實的"家庭煮婦" (只是這個"家"是一個人吃飽,全家就吃飽的那種)。有時下班比較晚,幸好家附近的傳統市場,晚上還有賣一些東西,青菜、肉類、蛋…什麼的,算還齊全。

下了班,在廚房裡面發揮想像力,把腦中想像的菜色化成桌上美味的菜餚,有時蠻有趣的,在廚房待上一陣子,從準備食材,一直到完成道道美食,甚至還可以舒解工作上的壓力。之前看電影,有人心情沮喪時會想煮菜,我想我也有這種體會。不過,一開始其實有點困難,一方面手上沒有適合的調味品,一方面不知道要煮什麼菜。


還好這些都容易解決,先上網找"阿基師"的型男大主廚,看看我上手有的食材,他是出什麼菜…不過,大主廚就是大主廚,他出的菜說實在的有一點難處理…像是"螞蟻上樹"這道菜的冬粉還得"炸過"…哇…想到這個步驟我就遲疑不前,(不過不照做的話,又覺得不會好吃)。還好這世界上還有一種叫作"媽媽"的人,什麼疑難雜症到她手上都立刻迎刃而解。


媽媽先在電話上教我她常做的肉燥,這個東西是方便又好做,以前在家我就很愛吃它配糙米飯,放在冰箱也可以吃好幾餐。接下來是調味品的問題,越南調味品不太合華人的口味,我不想吃得那麼辛苦,所以這次過年回越南,行李箱裡帶的不是給越南朋友的"土產",而是一堆台灣的調味品,計有金蘭醬油、牛頭牌沙茶醬、紅標米酒、麻油、烏醋、醬油膏、克寧奶粉、桂格麥片…等等…小小的行李箱卻重得要命,人家還以為裡面是裝石頭了!!!


回台灣過年期間,第一筆開戒的血拼刷卡錢,不是衣服、不是香水、也不是3C產品,而是到頂好超市刷了快三千的食品、家庭用品…(還真是有當"煮婦"的決心呀!!) 當買一些媽媽覺得不需要帶的東西時,我就會說:"這個越南沒有也!!",然後把東西強行放到推車裡。


事實證明我的直覺是對的,這次回來,在做菜上面,有了這些來自台灣的"小幫手"之後,我做的菜可美味可口多了,我也開始愛上煮菜,有時邀請朋友來家裡嚐嚐自己的手藝,看到大家吃得開心,自己也很快樂。


要做好吃的菜餚不難,其實只要食材新鮮、不要是工業、化學或加工的食品,只要簡單、少許的調味品,就能煮出好吃的菜餚。另外,在食材的搭配上面,多用一點想像力,也能夠讓吃的人有驚喜感。


河內這邊有一家新加坡餐廳,位在美庭沱江社區(My Dinh Song Da),這位老闆出的菜超及富有創意,他能夠把兩種最普遍的食材搭配在一起,給人有新鮮的感覺,重點是也好吃。我去過一次就對他的菜色印象深刻。我想那位老闆在這方面是有天份的吧。


現在才能夠體會為什麼奶奶每次出去吃飯,就留意菜色、食材,回家後就自己做出來。87歲的她總是說,人要活到老學到老嘛…


30多歲發現自己對下廚也小有天份,這也是異鄉生活一個意想不到的收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